© 2021 BIOTOOL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12 2016.10

抑鬱症研究現況

據估計,全球約有3.5億抑鬱症患者,其中光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就已接近1億,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簡單地把抑鬱情緒的起因歸咎於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不夠強大,而忽略了對抑鬱症的治療,隨著因抑鬱症自殺人數的逐年增加,抑鬱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研究人員也一直在致力於抑鬱症的研究,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近幾年關於抑鬱症發病機轉和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
 
基因在作祟
Cai和他的研究團隊找到了2個抑鬱症相關的基因位點,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ature上[1]。研究人員藉由對5,303個被篩選的重度抑鬱症患者和5,337個對照組進行全基因體定序,結果發現在10號染色體上有兩個可能與抑鬱症相關的位點,其中一個位於SIRT1 基因附近,另一個則在LHPP 基因的內含子區。
 
SIRT1基因編碼的蛋白是調控線粒體功能的一種很重要的酶,而 LHPP基因的功能還不清楚。重度抑鬱症可能是多基因共同調控的,這兩個位點的發現為我們研究和治療抑鬱症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相信在今後的研究中,會有更多相關位點和基因被發現。
 
腸道菌群來搗亂
Gacias在對非肥胖糖尿病小鼠(NOD)和C57BL/6小鼠進行測試後發現[2],在NOD組中,僅用生理鹽水對小鼠進行灌胃時,小鼠出現了避免社交等抑鬱的行為特徵。而當採用抗生素灌胃時,有趣的一幕出現了,小鼠的抑鬱行為消失了,並且變得比正常組更加活躍。
 
oneWay analysis
 
研究人員發現這一點後,繼續對小鼠腸道微生物進行16S rDNA定序,以此來鑑定灌胃後小鼠腸道菌群的變化情況,定序結果表明,小鼠腸道內的毛螺菌科和梭菌類明顯增多,隨後研究人員將處理過的小鼠腸道微生物移植到無菌的小鼠體內,發現移植後的小鼠也出現了社交迴避等特徵,並且透過表達含量監測發現,微生物的一種產物——甲酚的含量增加,這也說明了腸道微生物與抑鬱存在一定聯繫。
 
治療藥物
上述幾個案例只是解析抑鬱症發病機理的冰山一角,科學家們雖然還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但這並不妨礙研究者對抗抑鬱藥物的研究。
 
REN等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溶性環氧化物水解酶(sEH),在抑鬱症的病理生理學層面扮演重要角色[3]。研究人員通過sHE的抑製劑TPPU對小鼠模型進行實驗後發現,小鼠的社交障礙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再對小鼠模型進行sHE干預,小鼠又出現了之前的社交障礙,這也說明了sHE的抑製劑是一種潛在抗抑鬱藥物。
 
Paroxetine_ Fluoxetine
 
現今市場上的抗抑鬱藥物從類型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三環類抗抑鬱藥、二環類、四環類抗抑鬱藥和單胺氧化酶抑製劑。成品藥物主要有帕羅西汀(Paroxetine)、鹽酸舍曲林片、百憂解(Fluoxetine,氟西汀)等,而百憂解及其類似藥,在美國也是抗抑鬱症最常用的處方藥。
 
抑鬱症的治療其實不單單是吃藥這麼簡單,現在醫學普遍認為,抑鬱症的治療應該採取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的策略,如果身邊的人患有抑鬱症,我們應該鼓勵其去正規醫院就醫,將抑鬱症的危害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Xiang Cai, et al .Local potentiation of excitatory synapses by serotonin and its alteration in rodent models of depression. doi:10.1038/nature14659
[2] Mar Gacias, et al . Microbiota-driven transcriptional changes in prefrontal cortex override genetic differences in social behavior. DOI: 10.7554/eLife.13442.001
[3] Qian Ren, et al . Gene deficiency and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confers resilience to repeated social defeat stress. doi: 10.1073/pnas.1601532113


圖爾思生物科技 / 諾禾致源文案
回上一頁
標籤
科普新知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立即前往

抱歉,為了您的瀏覽體驗及安全性,本網站不支援IE瀏覽器,請參考下方常用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