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BIOTOOL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陳全木 院長 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院 院長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中興大學終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主任、教育部無給職顧問、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顧問、國際生物催化暨生物科技學會常務理事、台灣發育生物學會監事 ▍進入分子胚胎研究30年 學術研究上貢獻良多 成為生技領域的重要影響人物 從大...
COVID-19的影響 由於2019年新冠肺炎的大爆發,並在這疫情爆發的段時間以來,qRT-PCR為全世界公認的標準檢測病毒的方法,但萬萬沒想到COVID-19的快速突變與強大的感染能力,導致檢測速度趕不上感染速度,一度造成不少國家醫療體系的崩潰與醫護人員人力不足的現象。為了減輕醫療負擔,台灣也緊急授權(EUA)抗原快篩試劑 (antig...
腸道菌、代謝物對疾病的影響可能不是單一隻菌或單一個代謝物導致,而是菌群與多種代謝物交互作用導致的結果。要探討因果關係,除了找尋相關文獻對單一交互作用的in vitro 或 in vivo 驗證和使用無菌鼠以及特定菌株驗證外,另一種方式則是利用『大數據』加上『生物資訊分析』來進行腸道菌、代謝物與疾病間的因果關係探討。 ...
原創文章 引用請註明出處 時光飛逝,在四月的時候發表了人類完整基因體序列 (傳送門:人類完整基因體問世),其實不只是人類,其他物種也陸續發表了染色體從端粒到端粒的完整序列文獻。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淺談這些文獻的內容吧! 1. 稻米[1] 背景介紹: 在2021年發表的文獻中,使用了 PacBio HiFi 和 C...
莊健盈 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 神經再生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教授 醫學科技學院 副院長 ▍從分生實驗跨足大數據分析,尋找更多新研究題材 實驗室主要專精在分生相關實驗,如: 蛋白質分析、基因調控、訊號傳遞、蛋白質修飾。在學習這些技術的過程中,一開始是先接觸病毒研究,後來到成大專攻癌症研究完成博士學位,而後去美國...
|| 做微生物體數據分析時,常遇到以下情況? 花了近2個月的時間取得了FL16S (Full-Length 16S)的數據,打開報告結果... ⚠ 找不到適合呈現的方法 ⚠ 界門綱目科屬種,階層資料閱讀不便 ⚠ 想小小調整圖上顏色、大小,卻需要再花一筆錢與溝通等待時間 想要客製化圖表錯了嗎 ?!(;´༎ຶД༎ຶ`) 別怕別怕,找 圖爾...
賴信志 主任 長庚大學 微生物相研究中心主任 長庚大學 特聘教授 台灣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微菌聯盟理事 ▍為解決抗發炎藥物長期副作用問題 發現中草藥多醣結構與細胞作用的重要性 十幾年前發炎體(inflammasome)是非常熱門的,我從純細菌研究,後來做動物跟免疫、病理到臨床,發覺到發炎體很有趣,發炎體是人體發...
原創文章 引用請註明出處 降肉!! 500 英尺~ 300 英尺~ 100 英尺~ 降肉!! 肉在這裡!! 有在追蹤 Nanopore 進展的各位一定知道,就在五月底 Nanopore 剛剛結束了一年一度的 London Calling 大會,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 Nanopore 端出了什麼樣的大菜吧! 摘要 首席技術官 Clive Brown 及其同...
提取基因組DNA (genomic DNA, gDNA)是一種常規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技術。gDNA包含生物體的所有遺傳、染色體物質,它編碼生命所必需的所有成分,研究單個基因或對整個基因組進行測序等等實驗[1],是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2, 3]。 隨著這個流感、病毒快速來襲的時代,各種疾病研究中,對於gDNA分析的需求不斷...
只要再完成幾個步驟,即可完成帳號的註冊程序。
抱歉,為了您的瀏覽體驗及安全性,本網站不支援IE瀏覽器,請參考下方常用瀏覽器。